2020年版的《三级医院评审标准》(第三部分-第二章-第十节-第一百二十六):医院感染管理组织要监测医院感染危险因素、医院感染率及其变化趋势,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并持续改进诊疗流程;定期通报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并加强横向比较。


感控道路上我们应做到“防患于未然”,感染风险识别是感染风险管理的第一步,消毒供应室风险包括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、测六个方面,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,均可能导致感染发生,风险识别应从这六个方面进行。帮助感控专职人员了解科室感染风险,尽早干预,降低感染事件发生。明确如何做好“防患于未然”。


01、“人”的因素

“人”的因素 具体因素
CSSD工作人员
  1. 资质不够;

  2. 缺乏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知识和技术;

  3. 手卫生不规范;

  4. 操作不规范;

  5. 隔离(标准预防)认知差;

  6. 职业防护不到位;

    ......

保洁人员
  1. 手卫生意识差;

  2. 隔离防护认知差;

  3. 违反相关规定;

  4. 责任心不强;

  5. 文化程度低;

  6. 培训学习情况差(例如消毒技术的培训) ;

    ......

职能部门人员
  1. 督导检查不够 (例如时间、频次、方法等);

  2. 执行力差;

  3. 相关制度的培训学习培训不到位;

    ......


02、“机”的因素

“机”的因素 具体对象 具体因素
手卫生设施 洗手池、非接触式水龙头、流动水、洗手液(肥皂)、千手用品、手消毒剂等
  1. 洗手装置不够;

  2. 无干手设施;

  3. 无非接触手卫生设施;

  4. 速干手消毒剂不够/未设置;

  5. 干手用品不够/未设置;

    ......

诊疗设备 硬器械(如手术器械、硬式内镜)、软器械(如手术衣)、软式内镜、医用织物 (如床帘、被单)、干燥箱等
  1. 清洁消毒灭菌不合格;

  2. 净化消毒设备维护管理不到位;

  3. 存在交叉污染;

    ......

消毒设备 压力蒸汽灭菌器、洁净蒸汽发生器等
  1. 清洁消毒灭菌不合格;

  2. 维护管理不到位;

  3. 配备不够;

  4. 存在交叉感染;

    ......

监测仪器 /
  1. 使用时污染;

  2. 消毒不彻底;

  3. 未固定床使用;

  4. 未在规定时间内检测;

    ......


03、“料”的因素

“料”的因素 具体物品 具体因素
医疗用品 洗手液、速干手消毒剂、植入耗材、生理盐水、清洗酶、低温灭菌使用的过氧化氢等
  1. 来源不规范;

  2. 储存不当;

  3. 使用时污染;

  4. 过期;

  5. 消毒灭菌不合格;

    ......

职业防护用品 手套、隔离衣、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、护目镜或面屏、圆帽、防护服等
  1. 不齐全;

  2. 过期;

  3. 污染;

    ......

一次性耗材 消毒剂监测设施如试纸、包装材料等
  1. 来源不规范;

  2. 储存不当;

  3. 使用时污染;

  4. 不合格;

  5. 过期;

  6. 未一人一用;

    ......

保洁用品 拖布 (头)、擦拭布巾、地巾等
  1. 配置不够,未分区使用;

  2. 放置不规范;

  3. 消毒处理不规范;

    ......


04、“法”的因素

“法”的因素 具体因素
规章制度
  1. 院感规章制度未落实;

  2. 岗位职责落实不到位;

  3. 管理组织及制度不健全;

  4. 院感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;

  5. 设施与设备管理制度不全面;

  6. 职业安全防护管理制度不全面;

  7. 记录追溯和文档管理制度不全面;

  8. 危险品管理与危险化学品使用管理制度不全面;

    ......

规范流程
  1. 诊疗器械、设备清洗消毒灭菌不合格;

  2. 医疗废物处置不规范;

  3. 手卫生操作流程不规范;

  4.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不全面;

  5. 清洗消毒灭菌监测不规范;

    ......

培训
  1. 培训方式不当;

  2. 培训频次不够;

  3. 培训不到位;

    ......


05、“环”的因素

“环”的因素 具体因素
环境
  1. 监测项目不合格(空气、物体表面等);

  2. 地面、物体表面及空气消毒不到位;

  3. 通风、温度、湿度难以达标;

    ......

消毒供应中心格局
  1. 地理位置设置不合理;

  2. 分区不合理且无间隔;

  3. 工作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设置混淆;

  4. 洁、污染物品无专用通道;

  5. 物品流通设置不规范或物流流向不合理;

  6. 空气质量差,不通风;

    ......

操作环节
  1. 器械未进行预处理或处理不规范;

  2. 去污区操作过程中职业防护措施落实;

  3. 新冠病毒、肮毒体、气性坏组、不明原因感染清洗消毒不规范;

  4. 消毒液配制时的职业防护不到位;

  5. 医疗废物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;

  6. 利器盒使用不规范;.

    ......


06、“测”的因素

“测”的因素 具体事物 具体因素
手卫生监测 工作人员手
  1. 监管力度不够(如频率、时间等);

  2. 监测形式单一;

  3. 监测意识不强;

    ......

清洗/消毒/灭菌效果监测 /
  1. 监测频次不够 (每季度未进行空气质量监测、手卫生效果监测、物表监测、设备表面监测等);

  2. 监测不全;

  3. 监测方法不全面;

  4. 监测方法不正确;

    ......


风险评估只是开始


  • 能用来进行风险识别、分析或评价的方法均可算作风险评估。表格可以多样,定好风险规则很重要。风险因素的严重度程度最高时,只要有发生的可能,不论RPN风险系数值多少都需立即采取行动。

  • 推荐基于脆弱性分析的医院感染风险评估模式进行初步评估,然后分层级做重点项目重点部门的评估分析。因为重点部门本身的管理和防控水平比较高,所以需要重点关注其他没有被认知到的风险。不能认为重点部门一定是高风险系数部门,而其他区域或部门就不是。

  • 初步评估后,高风险系数项目推荐单个使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(FMEA),FMEA不仅仅是风险发生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评估,更能有系统地检讨分析各流程或子流程中应有的功能与要求,主动重新设计或修正,将最关键的失效模式以及伴随的效应对于组织的冲击降到最低。

  • 流程和子流程梳理的方式也很有价值,能帮我们找到一个项目失败的关键环节。

  • 边做边学积累院内风险清单,制定合适的风险规则,让风险评估指导实际工作,逐步修正和改进,这样的风险评估符合实际工作体系和流程以及人力物力的投入。



来源:

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评价规范》WS/T 592—2018、

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:管理规范》WS 310.1-2016、

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: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》WS 310.2-2016、

《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: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》 WS 310.3-2016、

《医院消毒卫生标准》 GB15982-2012、

《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》WS/T367 -2012、

《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》WS/T368 -2012、

《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》WS313-2019、

《医疗消毒供应中心基本标准(试行)》国卫医发﹝2018﹞11号、

《医疗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(试行)》国卫医发﹝2018﹞11号)